昨天(7月11日)正式入伏,太湖安全度夏進入攻堅期。當日,太湖常州市武進區境內竺山湖湖區上,4艘環保絞吸式挖泥船分頭出航疏浚。為全面加強太湖治理,武進區率先開展新一輪太湖清淤工程,每日穩定出泥可達1萬立方米。
底泥清淤作為治太關鍵舉措,可以有效降低太湖氮磷釋放總量,抑制藍藻暴發,降低湖泛風險,有效改善太湖水環境。根據勘測,太湖湖盆底泥淤積較厚的區域主要分布在竺山湖、梅梁湖、西部沿岸及東太湖等湖區,總面積約730平方千米,占全湖面積的近三分之一。
“由近到遠,工程分三期,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清淤總量500.4萬立方米。”武進區水利局局長周文彬介紹,常州市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工程的范圍均位于武進區,一期工程預計清淤總量150.2萬立方米,目前已穩定出泥15萬立方米。
烈日下的湖面一片平靜,湖底清淤疏浚連續12小時作業。距離岸線15米處,清淤船氣泵深入水下,張開“大嘴”,高負壓下一舉將淤泥吸入排泥管。“這是我們最新引進的氣動吸泥泵生態清淤船,清除湖底流泥更精準。”周文彬說,生態清淤不是一清了之,武進探索疏浚施工設備以環保型絞吸式挖泥船為主、氣動吸泥泵生態清淤船為輔的清淤方式,一方面避免施工過程中因挖掘造成二次污染,一方面有效杜絕“逃淤”現象,底泥清除率可達96%以上。
疏浚出來的淤泥如何處理?記者在竺山湖岸邊固化場看到,經過5公里排泥管道上岸的所有淤泥被工人裝進一個個管袋,450畝場地被堆得滿滿當當。施工負責人介紹,現場采用土工管袋固化方式對淤泥進行脫水處理,排水率達60%,3個月就可實現資源化利用,方式多元。其中,最常用的處置利用方式為低洼地平整修復、還林還田等,可改善土壤結構,處理效率高,部分淤泥用以生產人工表土產品及道路工程回填材料。
清淤,只是太湖治理的舉措之一。近年來,常州突破“就湖治湖”局限,探索從湖體治理向流域治理轉變,統籌上下游、統籌全流域,累計投入超700億元完成近1000個重點治水項目,該市河湖各項水質指標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,太湖治理連續15年實現“兩個確保”。
?。ā读憔嚯x》記者/胡艷 通訊員/惲文榮 編輯/徐瑋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