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 殘聯工作人員來到淮安區山陽街道干溝村村民小吳家中,了解他的生活狀況,并為他“送崗位”。小吳是精神殘疾人,只要按時接受康復治療,行為與常人無異,但之前找工作屢屢碰壁。根據小吳的實際情況以及就業要求,殘聯工作人員為小吳挑選了離家近的10多個崗位,并帶著小吳前往企業實地參觀。小吳最終被江蘇雙環齒輪公司錄用,從事包裝工作。“不依賴父母、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一直是我的心愿,我一定會努力工作。特別感謝叔叔阿姨們的幫助。”小吳說。
就業是最大的民生,實現穩定就業是廣大殘疾人的迫切愿望。近年來,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全面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、市政府部署要求,多措并舉推動全市殘疾人高質量就業,共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,真正讓殘疾人體會到社會的“無障有愛”,更加自信地逐夢人生精彩。
強保障
為殘疾人就業賦能
為抓實抓好我市殘疾人就業工作,我市高質量推動省政府民生實事的落實,從政策發力為殘疾人就業“松綁”,從機制著眼為殘疾人就業“加碼”,從能力塑造為殘疾人就業“賦能”,切實把殘疾人就業服務保障網織得更密、更實,功能更強大。
研究制定《2023年市殘聯推進“凈增殘疾人就業1524名”省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方案》,召開民生實事專題會議??h區聯動,組織“春風行動”殘疾人就業援助活動,舉辦招聘活動9場,提供崗位297個,成功推薦就業13人;入戶走訪殘疾人家庭278戶,登記失業殘疾人265人;幫助殘疾人享受專項扶持政策2人。實施殘疾人創業提升幫扶行動,開展殘疾人創業狀況調查摸底,全市共有創業殘疾人(就業年齡段)1300多名,有創業幫扶需求330名。在第33次全國助殘日,我市面向全市市民發放第一批價值35萬元的助殘消費券,消費券使用范圍覆蓋盲人按摩、餐飲、修理、美容美發四種類型的171家殘疾人機構,預計平均每家可引流40人前往消費,引導社會更加關注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。“淮安市助殘電子地圖”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,可精準導航至全市322家助殘聯盟機構。
多措并舉
把溫暖送到殘疾人心坎上
我市突破傳統思維,調動各方因素,打出一套創新“組合拳”,推動殘疾人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。
為持續深化盲人按摩回饋社會服務活動,我市開展“妙手回饋社會 賦能盲人按摩”活動,從5月起,每月15日上午,全市有16家盲人按摩機構提供“半日免費按摩”體驗服務。此外,在省內率先開展盲人按摩師進社區免費按摩服務活動,既回饋廣大市民朋友對殘疾人事業的支持與幫助,又助力盲人按摩機構宣傳引流和擴大影響。截至目前,全市開展進社區活動11次,累計服務市民400余人次。
全面實施按比例就業促進行動,統籌推進2023年殘疾人就業年審和達超比例補貼獎勵申請工作,簡化企業申報材料,提高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。目前,已審核企業205家,達超比例42家。選樹20家用人單位典型,表彰為“安置殘疾人就業先進單位”。利用8家人力資源機構為殘疾人提供職業介紹服務,積極進企業宣傳政策開發崗位。全面扶持2023年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,動態了解就業需求。與淮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,創建殘疾人大學生實習基地,首次通過購買服務開展職業能力測評工作,預計可服務殘疾人1400名。
技能培訓
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
“手工作品外觀精致、形式多樣,掌握制作技巧后,既可以在加工企業或機構就業,也可以居家制作,特別適合行動不便或無法出門的殘疾女性,讓我們在家就能實現就業增收。”日前,參加市殘聯舉辦的美麗工坊項目培訓的殘疾人小周說。
為實施精準、精細、精確化服務,有效破解就業難題,我市著力打造市級美麗工坊項目,已開展培訓5期,累計培訓殘疾人婦女35人次。此外,我市利用市盲人按摩實訓基地開展常態化實訓,已培訓1100人次;開展電子商務、盲人按摩、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培訓,共培訓1099人次,完成全年任務的54.95%。
截至6月底,全市凈增就業殘疾人1086人,完成年度任務的71.26%;實現新增就業殘疾人1827人,超前完成全年新增就業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