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6日晚間,常熟銀行發布2021年半年度報告,這也是今年首份上市農商行半年報。
從主要指標來看,這張成績單堪稱完美:總資產突破2300億元、歸母凈利潤突破10億元并保持兩位數增速、不良率0.9%再創新低、撥備覆蓋率突破500%……
與此同時,常熟銀行還拋出一份60億元的可轉債發行預案,主要用于“夯實資本實力”、“增強風險抵御能力”。
一邊賺錢賺到手軟,一邊還要舉債60億元。常熟銀行的玩法,讓人直呼內行。
撥備率反超寧波銀行
常熟銀行的這份半年報有很多亮點,其中最搶眼的指標就是撥備覆蓋率了。二季度末達到521.67%,較去年末上升36.34個百分點。
這項數據有多逆天,不妨和另外兩家已經發布半年報的銀行做個對比。
招商銀行的撥備率是439.46%,較去年末上升1.78個百分點;寧波銀行的撥備率為510.13%,較去年末上升4.54個百分點。
這兩家銀行都是市場公認的優等生,不良率極低,撥備覆蓋率常年位居銀行股前三。
如今,常熟銀行這家蘇南農商行在撥備力度上超過了兩位老大哥,可見家底有多殷實。
其余銀行目前尚未發布半年報,但根據過往的數據,撥備率超過400%的都鳳毛麟角,所以常熟銀行此次在這個環節折冠,基本沒有了懸念。
事實上,自2016年上市以來,常熟銀行的撥備率就一直水漲船高↓↓↓
與此同時,該行的不良率也在不斷下行。二季度末只有0.9%,較去年末下降0.06個百分點。這一數據,也超過了南京銀行去年末的水平(0.91%),暫居江蘇上市銀行第一。
由此可見,常熟銀行打造的風險防火墻,在上市銀行中達到了數一數二的水平。
究竟隱藏了多少利潤?
根據半年報,常熟銀行的歸母凈利潤達到10.01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15.52%。時隔一年,增速再度來到了兩位數。
但結合創紀錄的撥備水平來看,常熟銀行應該還在“藏富”。
眾所周知,銀行撥備是利潤調節器。一些銀行為了隱藏利潤,往往加大撥備計提力度。時間一長,就連監管部門也看不過去了。
2019年9月,財政部發布的《金融企業財務規則(征求意見稿)》就特意強調,如果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監管要求的2倍以上(也即300%),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,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。
那么按300%這個上限計算,常熟銀行這次的半年報會釋放多少稅前利潤呢?
結合“撥備覆蓋率=貸款損失準備總額/不良貸款總額×100%”公式進行計算,得出的結果是30.19億元。
假設企業所得稅率為25%,則稅后利潤約為22.64億元,是常熟銀行上半年創造的凈利潤2倍還多。
換個角度來說,常熟銀行通過提高撥備,“合理”避稅了7.55億元。
加強撥備水平,在常熟銀行的半年報中也有具體數據↓↓↓
可以看到,相比去年同期,無論是撥備金額還是撥貸比,今年基本都有幅度不小的提升。整體來看,常熟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2.25億元,增幅達到20.84%,大幅超過其貸款增速(14.93%)。
如果兩者增速保持同步,那么常熟銀行將多釋放出3.47億元的稅前利潤,凈利潤增速將高達45.58%!
有沒有必要發債60億?
披露半年報的同時,常熟銀行還發布了可轉債發行預案,上限是60億元。
如果方案得到監管放行,那么發行規模也將超過它的蘇州老大哥——蘇州銀行(今年4月,蘇州銀行成功發行了50億元可轉債),并刷新農商行可轉債募資紀錄。
這也是常熟銀行歷史上第二次發布可轉債方案。2018年1月,該行成功發行了30億元可轉債,后于2019年觸發強贖機制,被提前贖回。
對于本次發行60億元可轉債的必要性,常熟銀行在公告中提出了三條理由,分別是:滿足監管要求,夯實資本實力;支持業務發展,增強風險抵御能力;服務實體經濟,落實發展戰略。
但從實際情況來看,這三條理由都值得商榷。
二季度末,常熟銀行的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、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.12%、12.47%,較去年末均下降0.62個百分點。常熟銀行據此認為,有必要通過發行可轉債等方式提升資本實力。
不過,如果常熟銀行能把超額的減值準備轉入未分配利潤,那么可以直接增厚核心一級資本,完全不需要可轉債這種“曲線救國”的方式。
上文已提及,假如常熟銀行的撥備率降至300%,可釋放出30.19億元的稅前利潤。如果將其轉入未分配利潤,那么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達到11.77%。按去年年報口徑,可以排到40家A股上市銀行中的第8位。
至于增強風險抵御能力,就更無從說起了。在不良率持續下降、且貸款損失準備增速高于貸款增速的情況下,常熟銀行可以說是目前最安全的銀行之一。
而對于服務實體經濟,常熟銀行似乎不像其他農商行那樣熱衷。從其貸款結構來看,個人貸款占比超過50%,且比例還在繼續攀升↓↓↓
而在個人貸款中,又屬住房抵押貸款的增速最高,達到24.87%,高于個人貸款增速9.39個百分點。(來源:江蘇金融觀察 編輯/李心舟)